
黨建引領優服務 基層治理提效能
連云港開發區激活“港產城人”融合發展新動力
盛夏時節,行進在連云港開發區,所到之處無不舒展著宜居宜業的美好畫卷:黨員干部進企業、進社區,一線解難題、惠民生;整潔優美的休閑廣場上,居民們愜意地逛著家門口的創意市集;陽光透過“殘疾人之家”玻璃窗,社區志愿者耐心指導殘疾人學徒,用毛線編織出自食其力的本事……
“持續以黨建引領串起基層治理‘千條線’,從群眾迫切關心的事情入手,在精準服務中提升基層治理效能。”連云港市委常委、連云港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商振江表示,將堅持高位推動,聚焦破解基層治理中的痛點、堵點,實現黨建與園區基層治理、民生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并構建“基層治理+營商環境”長效管理機制,為“港產城人”融合發展注入持續而強勁的新動力。
“老大難”社區:從“無人管”到“合力治”
走進連云港開發區久和國際新城二期小區,只見清澈的景觀塘、平整的瀝青路,車輛有序停放,路燈桿嶄新挺拔。文化長廊里,孩子們在家長的陪伴下閱讀科普繪本、嬉戲玩耍。難以想象,這個小區很長一段時期曾深陷“物業跑路—留下爛攤子—新物業再跑路”的惡性循環。
今年以來,連云港開發區堅持“產業+城市”雙輪驅動發展戰略,以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為出發點,在全區開展住宅物業管理服務水平提升行動,推動物業服務加快融入社會基層治理。
久和國際新城二期小區,由連云港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領導任片長包片負責,其分管部門則作為包片責任部門,五羊社區黨委牽頭成立“五羊和鄰”微管家工作組,帶領社區物管會把散失的業主資料、維修基金臺賬、竣工圖紙一一找回、歸檔,并先后投入120萬元用于環境改造。
“光靠投入不夠,得有‘自我造血’機制。”據五羊社區黨委書記劉利軍介紹,社區探索“物業服務+生活服務”模式,形成“基礎物業費+增值服務費+社區微經濟”的多元創收路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良性循環,讓“無序”小區蛻變為“舒心家園”。
在中云街道范莊社區,“支部+工會+黨員+商戶”的“1+3”聯盟體,讓自治活力持續涌動。范莊社區曾有11個小區長期處于“無物業、不收費”的真空狀態,樓道堆物、垃圾亂堆成了居民的“心頭堵”。范莊社區推出志愿服務積分制,鼓勵黨員群眾、愛心商戶等參與社區治理,以服務得積分、以積分換獎勵。“年終積分可兌換日用品、小家電,排名靠前的還能獲評‘志愿服務之星’,以前是‘各人自掃門前雪’,現在是‘有事大家搶著上’!”范莊社區黨總支書記楊麗笑著說,48名骨干黨員帶頭、40家愛心商鋪接力、325名熱心群眾跟進,曾經的“治理盲區”,如今暖流涌動。
社區“暖心港”:匯聚基層治理的新動能
記者來到連云港開發區猴嘴街道新民社區的“殘疾人之家”,一排排惟妙惟肖的手工毛線制品映入眼簾。10多位殘疾人坐在長桌旁,手指翻動間,又一批手串和毛線包逐漸成型。
“這些制品定期義賣,還能通過企業渠道外銷,大家人均月增收300元呢。”社區工作者蔣靜說。這個500平方米的“殘疾人之家”,不只是“工作坊”,更是“暖心港”:日間照料、康復訓練、文體活動常態化開展,心理疏導和社交訓練幫大家打開心扉。此外,社區常年發動黨員志愿者、愛心企業參與助殘,今年還將落地殘疾人就業網點。“不只幫他們掙錢,更要讓他們走出家門、融入社會。”蔣靜表示,“‘殘疾人之家’不光服務本社區,還輻射周邊,將讓更多人在家門口就業。”
近年來,連云港開發區以全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五治提升”工程為抓手,按照“黨建引領、網格夯實、力量下沉、資源激活、數據賦能、三治融合”的總體要求,發揮社區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引領作用,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生活需求,推出一系列暖心務實的舉措。
在猴嘴街道環湖社區食堂一角,專門開辟的“小哥驛站”成了外賣、快遞小哥們的“能量補給站”。這里配備了沙發、飲水機、微波爐、應急藥箱,墻上的充電插座隨時為手機“續航”。
外賣員小李發現小區3號樓樓道燈不亮,拍下照片發到“社區聯絡群”,物業當天就完成維修;快遞員小王送貨時留意到獨居老人張奶奶行動不便,主動在群里報備,社區網格員隨即上門幫扶。
在連云港開發區,包括快遞小哥在內的新就業群體與社區的雙向奔赴,讓城市服務的“毛細血管”更富活力。在這里,“快遞小哥”化身文明勸導員、安全觀察員,累計反饋垃圾分類、消防隱患等問題40多件,成了社區治理的“移動探頭”,一個平等開放的共治平臺悄然成型。
“工業社區”破題:做企業的“貼心人”
1984年成為首批國家級開發區后,連云港開發區的產業與區域共生共長。不過,大浦工業區曾一度陷入治理困境:729家企業、44家規上企業,因為分散在多方管理范圍內,導致道路管網不完善、安全環保監管難、政務服務跟不上……
破局始于2022年,連云港市首個工業社區在大浦誕生。“企業就是‘居民’,要像服務居民一樣服務企業。”大浦工業社區黨總支書記姜振華說,社區構建“工業社區+產業企業”三級黨建網格,推出“公共服務+惠企共享+職工共建”三平臺,把5大類18項服務、50項具體職能打包送到企業門口。
“以前跑部門耗時費心,現在社區‘一站式’對接。”連云港浦盛儲運有限公司負責人徐永有感而發地說。近3年試點下來,社區累計向企業推送政策信息1000多條,走訪企業7輪全覆蓋,解決各類問題數百個,協助職能部門開展活動40余批次。
行走在這個“工業社區”,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親”“清”營商,為新時代工業社區治理寫下了生動注腳,未來可期。
“奏響基層治理‘協奏曲’,釋放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連云港開發區組織宣傳部部長紀岱宗告訴記者,全區將持續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讓基層黨組織成為群眾最可信賴的“主心骨”,讓黨員成為基層治理的“排頭兵”,奮力繪就“黨建強、治理優、百姓樂”的生動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