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蝦肥美。在經開區青口鹽場的三洋工區,一片片規整的蝦塘在陽光下泛著粼粼波光,正孕育著這個季節最令人期待的美味——東方對蝦。它既是享譽盛名的“海珍之冠”,更是開發區人秋日餐桌不可或缺的味覺記憶。今天,就讓我們循著鮮味解鎖這只對蝦的鮮甜之旅。
在猴嘴,東方對蝦可是餐桌上的“硬菜擔當”,漁民們流傳下來的烹飪方法,總能最大限度激發它的鮮美。最簡單的白灼便是對這份鮮的最高禮遇,冷水下鍋,加幾片姜、少許料酒去腥,水開后煮上三五分鐘,待蝦身變紅卷曲即可撈出。蘸上一點姜絲香醋,入口先是蝦殼的清香,接著是蝦肉的Q彈鮮嫩,鮮味兒在舌尖層層遞進,越嚼越香。
要是想換種口味,油燜大蝦更是下飯神器。熱油爆香姜蔥蒜,放入處理好的對蝦翻炒至變色,加一勺生抽、少許冰糖調味,再淋上一點啤酒燜煮片刻,待湯汁收濃裹滿蝦身,色澤紅亮誘人,香味直鉆鼻腔。剝殼后蝦肉吸足了醬汁的濃郁,鮮中帶甜,連手指都要嗦干凈才肯罷休。此外,蒜蓉粉絲蒸對蝦、椒鹽對蝦也各有風味,每一種做法都能讓你感受到東方對蝦的多樣魅力。
東方對蝦,又稱中國對蝦、中國明對蝦,是連云港海域的名貴特產,屬節肢動物門對蝦科,以肉質肥厚、滋味鮮甜而聞名,堪稱 “海珍之冠”。
東方對蝦之所以被稱為對蝦,并非由于這一物種在生活期間總是成雙結對,而是因為昔日北方市場在出售價格高昂的大型雌蝦(青蝦)時,是以“一對”為單位計算。清代學者郝懿行的《記海錯》中記載:“海中有蝦,長尺許,大如小兒臂,漁者網得之,兩兩而合,日干或腌漬,貨之謂對蝦”,清晰闡述了對蝦這個俗名的由來。由于中國明對蝦甲殼上沒有明顯的斑紋,在比較新鮮的時候身體透明度也比較高,因此也稱明蝦。
這個秋天,不妨來開發區體驗一下東方對蝦帶來的鮮甜與Q彈,開啟一場難忘的美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