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大浦片區無異味園區建設,提升區域異味治理工作成效,“十四五”以來,開發區生態環境分局組織攻堅團隊對大浦片區內企業全面開展異味摸底監測,并進行專項技術幫扶,推動企業異味整治提質增效,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有了質的改善。
一、亮眼的工作成績
一是大氣環境信訪大幅下降。市開發區大浦片區異味情況有了明顯改善,相關信訪量逐年下降,2025年以來月均數量較2020年(“十三五”末)下降超過50%。
二是空氣質量實現明顯提升。截至2025年10月中旬,我區PM2.5年均濃度為24.8微克/立方米,較2020年下降33%;空氣優良天數比率達88.4%,較2020年上升6.2%。
二、開展工作有絕招—“三四三”理念深入推進
(一)確立“三重目標”推進園區異味管控
市開發區深入推進大浦片區無異味園區建設,組織技術團隊開展異味摸底監測,推動企業異味整治提質增效,確保實現園區環境質量向“感官清凈-數據達標-群眾滿意”三重目標升級。一是采用“人工嗅辨篩查+異味現場網格化監測”技術,繪制廠區及園區異味強度分布圖,明確感官清凈的重點區域;二是科學制定企業異味監測方案,明確監測點位及因子,以數據反饋梳理工藝缺陷及收集盲區,為異味管控提供科學依據;三是與大浦工業社區聯動管控,實時掌握周邊居民小區、學校等環境敏感點群眾的環境滿意度,以問題導向實施有力監管。
(二)推行“四步法”推動企業整改提升
組織技術團隊開展企業異味問題專項幫扶,通過“排查-整改-復核-提升”四步法推進整改提升工作。排查階段,對重點企業逐一分析診斷,開出“藥方”,形成“一企一策”綜合整治方案;整改階段,根據整治方案,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和規范要求實施VOCs收集治理;復核階段,逐項核驗前期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并明確后續要求;提升階段,對有組織排口、治理設施等關鍵點位進行FID/PID雙檢復測,量化檢驗治理效果。
(三)實施“三閉環”構建長效管控機制
始終致力于“標本兼治、長效管控”,建立“再排查-再整改-再評估”三閉環管控的常態化工作機制。再排查方面,圍繞“低VOCs原料替代、全流程密閉化改造、高效治理設施迭代”等重點,組織專家團隊開展動態排查,精準發現問題,指導企業完善異味源清單;再整改方面,能立即解決的問題責令企業立行立改,對需要一定時間整改的問題,要求制定計劃,嚴格按時整改到位,確保“動態清零”。再評估方面,采用“嗅辨+監測”的方式對大浦片區企業廠界、敏感區域實施異味動態巡查,對無組織廢氣收集及治理設施開展效能評估,動態監測園區感官異味強度變化。
三、開啟提質增效新篇章
為確保完成大浦無異味園區建設,開發區將持續強化“三四三”理念,圍繞實施重點時段、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的“五重”工作法,強化企業VOCs全流程綜合治理,加強生產區、儲罐區、污水處理區、危廢暫存庫等場所VOCs排放收集處理,建立“嗅辨+監測”異味科學溯源機制,強化日常監管力度,確保實現“廢氣達標排放、異味不出廠界、走航沒有高值、空氣質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