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創新推出校園食品安全“1+1+N”治理模式及“媽媽食堂”舉措,在當地引發積極反響。在校園食品安全備受社會關注的背景下,該區通過推動社會共治,有效織密校園食品安全防護網。
據了解,“1+1+N”模式中,首個“1”代表政府監管主體,整合市場監管、教育、衛健、紀檢監察等部門力量;第二個“1”指學校責任主體,強化其管理核心作用;“N”則涵蓋企業、家庭、媒體、社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第三方機構等多元社會力量,通過聯動機制實現信息共享與協同共治。
筑牢監管責任。經開區市場監管局協同教育、衛健、紀檢監察等部門,建立了常態化的聯合執法體系,形成監管合力,織密校園食品安全“全覆蓋”監管網絡。聚焦食材采購、食品儲存、餐具消毒及從業人員健康管理等關鍵風險點,實施精準靶向治理,切實消除安全隱患,筑牢校園食品安全防線。
強化主體責任。在落實主體責任方面,各學校不斷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規范操作流程,實現食材采購招標全程公開,并搭建家校政企溝通平臺。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學校創新推行“媽媽食堂”模式,聘請家長參與后勤工作比例超60%,從食材驗收到加工制作全程參與,既拓寬家長就業渠道,又提升食堂管理透明度。
激發共治活力。此外,在學校建立社會共治工作站,通過開展“校園食品安全開放日活動”,邀請監管部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家長及教師代表共同走進食堂后廚,實地查看食品原料與加工環境。這種“零距離”體驗增強了社會各界對校園食品安全的參與度、認知度和信任度。
據悉,連云港經開區推進“1+1+N”治理模式以來,吸收社會各方建議26項,學生餐滿意度提升16%,投訴舉報率下降36%。下一步,連云港經開區將持續深化“1+1+N”政企家校協同機制,進一步整合各方力量,共同筑牢校園食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