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污染物靶向定量監測技術體系逐步成熟的基礎上,為進一步保障我省重點管控物質、重點管控行業和重點管控區域新污染物篩查工作開展,提高我省新污染物篩查監測技術及環境健康風險研究水平,近日,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在南京舉辦“2025年新污染物監測及環境健康研究培訓”,各駐市環境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和技術骨干近60人參加培訓。
培訓會上,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黨委副書記胡冠九作開場致辭,強調了新污染物監測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的重要性,國家高度重視其治理工作,提升監測技術、深化健康風險研究和制定科學管理策略已成為當前的重中之重。
本次培訓分別邀請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博士趙波、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宋寧慧、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丁震和南京大學教授黃蕾4位專家進行授課。
趙波分享了“基于特征指紋圖譜的溯源解析研究與應用”學術報告,細致闡述基于特征指紋圖譜的溯源解析研究與應用,通過識別和分析污染物獨特特征,構建精準的溯源模型,實現對污染源快速追蹤與定位,為環境治理和風險管控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宋寧慧分享了“高分辨質譜非靶向技術方法及應用研究”學術報告,她詳細介紹高分辨質譜技術在非靶向分析中的最新進展,強調其在環境污染物篩查與識別中的高效性和精準性。通過實際案例,展示該技術在復雜環境介質中的應用,包括水體、土壤和生物樣本的新污染物鑒定與溯源分析。丁震分享了“衛生健康視角下的環境新污染物監測與健康風險評估”學術報告,詳細介紹飲用水中微塑料及其他新污染物風險監測調查及健康效應評價研究。黃蕾分享了“全過程環境健康風險評估與調控研究”學術報告,通過實際案例,詳細介紹從污染物的產生、遷移、暴露到健康效應的全鏈條視角,系統評估環境風險并制定科學調控策略。
學員一致認為此次培訓班課程內容前沿、豐富,通過系統學習高分辨質譜、非靶向篩查等先進監測技術,深化了對新污染物精準識別與定量分析的理解。專家們深入淺出講解了環境健康風險評估,從暴露科學、毒性機制到劑量-響應關系,揭示了環境與健康的密切關聯。培訓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強調跨學科協作的重要性,使學員深刻認識到新污染物治理需要多領域協同創新。
下一步,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系統將深化學習成果,加強非靶向篩查技術和環境健康風險評估技術的研究應用,為我省污染溯源、行業特征污染物篩查和“三重篩查”工作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