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綜合保稅區定義與功能定位
綜合保稅區(以下簡稱“綜保區”)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其主要功能包括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國際貿易、檢測維修、研發設計等。綜保區是我國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簡化的特殊監管區域,在促進對外貿易、吸引外商投資、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免稅政策:進境的機器設備、模具及零配件,以及區內基建項目或建設廠房倉庫所需要的機器設備、基建物資,以及區內行政管理機構、企業自用合理數量的辦公用品等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
2.保稅政策:對入區的境外貨物和出口報關入區取得退稅的國內貨物,以及綜保區與其他綜保區等特殊區域、保稅場所之間來往的貨物予以保稅。
3.選擇性征稅政策:內銷時企業可選擇按成品或料件繳納關稅,降低稅負。
4.退稅政策:國內的貨物、機器設備以出口報關的方式入區的,享受出口退稅;區內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企業除外)生產貨物耗用的水電氣,視同出口貨物實施退稅;區內企業將自用的機器設備、模具等區外檢測、維修時,在區外更換的國產零配件可以退稅。
5.征稅規定:出區內銷的貨物,使用保稅料件產生的邊角料、殘次品、副產品,加工生產、存儲運輸中產生的包裝物料,按照貨物實際狀態繳納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入區的出口貨物屬于應征出口關稅的,應繳納出口關稅;享受免稅的進口機器設備等,或者國內出口報關的區內機器設備等出區時,若監管時限未滿,參照減免稅貨物補繳稅款;供區內企業、行政機構等自境外入區的自用交通運輸工具、生活消費品應納稅。
6.特殊規定:存在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內銷選擇性征收關稅、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優惠稅率及稅額等特別規定。
1.“一線放開、二線管住”:“一線”(境外與綜保區之間):貨物自由進出,不實行配額、許可證管理。“二線”(綜保區與境內區外之間):按進出口管理,但簡化手續。
2.分送集報:允許分批送貨、按月或季度集中申報,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3.保稅展示交易:貨物可在區外特定場所展示銷售,銷售后集中完稅。
1.跨境電商:適用“1210保稅備貨”模式,進口商品可暫緩繳稅,出區時征稅。
2.融資租賃:租賃進口設備可分期繳納關稅和增值稅。
4.保稅研發:區內進口的用于研發的貨物、物品,免于提交許可證件,消耗性材料根據研發耗用核銷。
(一)降本增效:免稅政策減少企業資金占用,提升競爭力;通關便利化縮短物流時間,助力供應鏈優化。
(二)促進創新:支持跨境電商、保稅研發等新業態發展。
(三)吸引外資:外資企業可利用綜合保稅區作為區域分撥中心。
綜保區優惠政策為企業提供了稅收和貿易便利化優勢,有助于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企業應充分了解政策細節,合規經營,最大化利用政策紅利。